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 >

因为清朝人的改动,如今的《静夜思》更直白,而原版的则更诗意

时间:2019-03-12来源:互联网 作者:编辑 点击:
因生性天真烂漫,而被称作是中国古代的“浪漫主义诗人”的李白,秉持一种永恒的童心来进行创作,洋洋洒洒,无拘无束。他的人生也由他那自由自在的性格主导,爱诗也爱酒,虽然

因生性天真烂漫,而被称作是中国古代的“浪漫主义诗人”的李白,秉持一种永恒的童心来进行创作,洋洋洒洒,无拘无束。他的人生也由他那自由自在的性格主导,爱诗也爱酒,虽然他在盛唐长安时,仕途并非十分顺畅,但在诗歌界,可以说,没有一位诗人能与他相提并论,李白占据有独特的地位。

且让我们举其他诗人为例,“诗圣”杜甫的诗忧国忧民,感天动地,沉郁顿挫,有救世主的情怀;李商隐则以非凡的手法与举世无双的精炼字辞而闻名;善于推敲的贾岛通过苦苦思索、日思夜想凝练诗句,而得到他人的肯定。与他们不同,如此潇洒的李白,写诗自是杯酒之后洒千金,手随心动,笔下生花,作出的诗,那也自然是有一种随性的美感。

古人有云:“文如其人。”《将进酒》出自诗仙李白之手,中有一名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读起来可真是淋漓酣畅,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诗之人性格的豪放与不羁。自信而狂放的李白写诗有一个习惯,那就是边喝酒边作诗,而且停笔之后不会像贾岛那样反复斟酌字辞。酒醒时分的他,肯定是少了一分醉酒时的梦幻情怀,为保持诗作的天然本色,他不会再去进行删改。“孔子删诗”的说法,其实并不是个案,由于诗在古代有宣传作用,因此后人会对前人的诗作进行适当修改,以使其能被世人普遍接受,并宣传正确的思想。

所以,当今流传的太白诗,有部分是被后人删改过的。如上面提到的名作《将进酒》,现在能读到的版本就是当时被修改过的。与上面提到的不同,李白当年的原句是“古来圣贤皆死尽,惟有饮者留其名”,“死尽”这样的字辞在思想封建的古代肯定是不被接受的,显得过于狂狷了,因此后人将其改为“寂寞”,也正体现了“中庸之美”。

就连是老少皆知,最为经典的《静夜思》也难逃删改之命,大家现在背诵的诗句其实并非原作。当前通用的这个版本选自于《唐诗三百首》,这本诗集是由名为蘅塘退士的学者在清朝乾隆年间编选而成,离我们的时代比较近,那在清朝之前更久远的版本,又有何不同?

将这首诗最早编进诗集的是宋朝人,他们所编的《李太白文集》、《乐府诗集》、《万首唐人绝句》等唐诗专项诗集中,《静夜思》原文如下:“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至元朝间,诗句都无大变化,一直到了明朝,叫赵宦光的这位文人将第三句改为“举头望明月”;后来,清朝康熙年间时,文人沈德潜将第一句改为“床前明月光”,未动第三句,将全诗编入《唐诗别裁》中;最终,清乾隆年间的蘅塘退士,集上述二位文人之精华,改成了现在的版本。

虽说,被修改后的诗更利于朗读背诵,细细品味原作之后,这种朴素的诗意就是二者之间的明显区别。古代文化中,带有类似地理特征的山月、海月都是一种特指,对于平民来说,是高雅的文人笔墨,而修改之后的明月,则显得很古朴,更贴近生活,原汁原味。

除了诗意之外,改诗也少了当时作诗的现场真实感,但也使诗整体更加完整。“看月光”直截了当地将我们带入当时李白看月作诗的情境,但“明月光”以一种突兀之感,解释了后面诗人误把月光看作地上霜的缘由。所以,后人的改动的确是有一定道理的,众人又怎么看待这两种版本?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