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热文 >

林昊成漫谈斫琴

时间:2018-07-26来源:互联网 作者:编辑 点击:
作者:吴晓 笔者自学琴至今已有数载,对古琴的兴趣愈加浓厚。习琴这些年,常常感概好琴难得,一直对古琴的斫制充满兴趣。近日,笔者有幸随朋友到蜀中斫琴家林昊成先生的工作室

作者:吴晓

笔者自学琴至今已有数载,对古琴的兴趣愈加浓厚。习琴这些年,常常感概好琴难得,一直对古琴的斫制充满兴趣。近日,笔者有幸随朋友到蜀中斫琴家林昊成先生的工作室参观拜访,得以与林老师交流学习,获益匪浅。特此记下谈话内容,与各位琴友们分享。

作者(以下简称作):现在古琴比起前几年来,普及率有了不小的提高,我身边的很多朋友也加入到了学习古琴的行列,全国各地都涌现了不少新的斫琴师。我觉得目前古琴在普及率上取得了不小的突破,但是在质量上应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此林老师您怎么看?

林昊成(以下简称林):大家喜欢弹古琴,本来就是很好的嘛。斫琴和弹琴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和弹琴一样,斫琴也是一门需要持之以恒钻研和学习,长期积累的手艺。相对于古代来讲,现在的环境、氛围各方面都不太一样,斫琴人群体正处在成长阶段,有很多东西还在积累和探索,大家都在各尽所能,为古琴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我是很开心的。

作:古人斫琴和今天的人斫琴,在环境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林:在斫琴上来说,现代化的影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比如我可以手机到很多运用先进技术对古琴发声研究的论文,有从琴弦共振角度入手的,有从面板和共鸣腔反射角度入手的,这些新的研究理论都可以运用在斫琴上。还比如说,八宝灰的灰胎颗粒与大漆的收张比,有了现代的科学研究知识,就能使之结合的更好,这些都是很好的影响。当然,另一方面,古代斫琴的工艺,大部分的传承采用言传身教,到了今天,以前的很多资料、方法有断层、有遗失,实在令人遗憾。这就需要不断的钻研、积累经验,使琴的音色向我们理想当中的音色靠近。

作:现代的科技手段给斫琴带来不少创新,就我所知,有些斫琴师就不再用传统的大漆和动物胶,而是改用合成漆和化学胶了。林昊成老师您是一直坚持用传统材料斫琴的,对材料上的创新您又是怎么看的呢?

林:有的人愿意做这方面的尝试和创新,我也很尊重。我自己斫琴,比较注重的是一张琴做出来有没有“古味”。古琴的视觉审美很大程度上就是欣赏古琴的漆器之美。比如我的琴,八宝灰的颗粒混合在大漆当中,最开始肯定是凹凸不平的,这就需要反复打磨,当然这个时间周期就会比较长,通常是一到两个月才能上一遍,整个工序不算备料基本上会花费一两年的时间,不过这种宝光内敛的味道,感觉确实是很不一样,这是合成漆化学胶无法比拟的。而且八宝灰的灰胎除去华美之外也非常坚固,能让音色圆润醇厚,更具有穿透力。相对而言的话,化学漆的工艺最多两三个月就好了,干燥速度是要快不少。但是具体观感和实用性上海市有所差距的。大漆从美观和实用性上来说,是目前合成漆没有办法取代的,我自己觉得,慢工出细活,也算是必要的一点牺牲吧。

作:那么林昊成老师您对于琴的选材,都有哪些自己的标准呢??

林:在这方面我还是比较崇尚古人的标准。古人提出:“选材良,用意深,五百年有正音”。古人在面板的选材上有着极严的要求,应该纹理顺直,年轮宽度均匀、硬度适中、无疤节、无虫蛀,有“击之如铜钟……或至虚中别有温润含和”之说,要求木材无瑕疵,且质地较松软,而且越老的木料越好。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琴虽用桐,然须多年木性都尽,声始发越。”这些都是古人的经验所得。斫琴这些年,我也很注意收藏良材,定期会去各地寻找适合于斫琴的老木材。用好材料斫琴,我的想法是求质不求量,做出一张是一张,对得起材料。也对得起自己花的功夫。

作:我们刚才试过的几张琴,都是用杉木做面板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林:一个是我本人比较喜欢杉木做出来的音色。老杉木的木性很稳定,木质又松透,本身就是很理想的琴材。每一块木料都有其独特的地方,要怎么去把优点最大程度发挥出来,这就是斫琴师自己的功夫了,这点也是我平时想的比较多的。古人对于内部共鸣腔很追求均衡,我倒觉得不尽然,因为每根弦的音色要求是不一样的,对于共鸣的偏向各有不同,再加上上准、中准、下准这高中低三个区,如何突出各自的特色,又如何协调和平衡,柿需要下功夫去研究的。

作:在古琴的整体斫制上,林昊成老师您还有什么想要和我们分享的呢?

林:当然还是有很多的。我认为作为一个斫琴人,个人的艺术修养是很重要的。斫琴人至少自己要会弹琴、弹好琴,体会到弹琴时的妙处,如此才能对琴的音色有自己的把握。斫琴人自己对于音色的理解很关键,一张好琴不能仅仅是易出声、容易弹而已,更应该富有音乐的表现力,美妙的和弦,具有厚度和穿透力。不能光靠斫琴的人自己在家里闭门造车,应该与优秀的古琴演奏家密切交流,寻找他们认为的完美音乐效果与意境怎么呈现,再返回到斫琴上,把所需的音色展现出来。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良材、善斫、妙指”三者相结合能达到的成果吧,如果自己斫的琴,自己都弹不出这张琴的特色,那怎么能认为自己斫了一张好琴呢。

作:对啊,毕竟古琴是在演奏者手里绽放光彩的啊。

林:同时在斫琴技艺上,我也认为应该与不同地方的斫琴家广泛交流。西蜀地区的传统斫琴工艺就保存的很好,京津一带、江南地区做出来的古琴也非常有特色,有很多值得赞赏的地方。不同于过去的车马不便,现在想去一趟北京两个小时就飞过去了,在古琴的斫制上,兼收并蓄、继承创新,这才是我们这代人该做的事情。

作:和林昊成老师您这么聊下来,我算是明白,做出一张好琴是多么的不容易了。

林:一张琴的质量确实是多方面构成的。我自己的总结,就是要良材、善斫,同时需要沉下心去不断揣摩、不断积累,又需要时间的沉淀,使琴符合它自己自然的、科学的周期,慢慢“生长”出来。这个过程虽然很考验人的耐心,但是总会收货意想不到的喜悦。我想着也是“匠人精神”带给人的成就感和快乐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