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教育 >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素质教育研究所所长张丹:借力思维导图,导出学生英语思维

时间:2020-04-15来源:互联网 作者:编辑 点击:
4月6日,在学习强国、央视频和一起教育科技联袂推出“数字化教育与未来”大讲堂上,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素质教育研究所所长张丹老师为大家讲解如何借助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

  4月6日,在学习强国、央视频和一起教育科技联袂推出“数字化教育与未来”大讲堂上,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素质教育研究所所长张丹老师为大家讲解如何借助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培养和提升思维品质。

  在2017年颁发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思维品质”一词共出了40多次。但曾有一位老师坦言,自己对于思维品质的了解就是“伸手不见五指”,即认知程度几乎为零。

  如果说,《英语课程标准》是英语教师教学的宪法,但是作为执法人的英语老师却不懂“思维品质”这项重要的法条,还何谈引导学生提升思维品质呢?那么思维品质到底是什么?又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提升?张丹老师借助林崇德教授的理论,认为思维品质可以从以下五个维度进行诠释:

  在明确了思维品质的概念后,老师如何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张丹老师认为,培养思维品质的重中之重就是:“在了解清楚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运用思维型教学模式和高效的思维工具,建立一个思维型课堂。”

  那么思维型课堂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思维型教学模式又是什么样的?或许下面这两张图会让您拨云见日。

  那么如何确定这套教学流程适合英语课堂教学呢?虽然已经知道如何打造思维型课堂,那么如何在实际课堂中进行运用呢?运用的效果又如何呢?

  这些问题,张丹老师通过四个实际的教学案例为大家一一解释,阅读张丹老师演讲全文即可获得答案。

  附张丹老师演讲全文

  各位专家、老师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借力思维导图导出学生英语思维》,和以往不同的是我这一次的主题不再是导图了,而是思维。我将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做我的汇报:

  第一,教学与思维。

  第二,导图与思维。

  首先,一提到思维,我们就会想到在2017年英语学科发生的一件大事儿——教育部颁布了《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在这个《课程标准》里面首次把核心素养作为了我们英语学科教学的基本目标,在这个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又是首次把思维品质纳入到了核心素养基本的要素之一。“思维品质”这一热词在课程标准里面一共出现了40多次,可见思维品质在我们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是非常大的。

  如果说一个学科出现了“思维品质培养”是一种教学现象,那么无独有偶的是,在2017版的《课程标准中》,14个学科里面有11个学科都把“思维”这件纳入到了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这个就不单单只是一个现象的问题,它成了我们未来各个学科教学要遵循的一条规律。

  再看一下我们老师对思维、思维品质的理解程度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曾经做过这方面的一个调查,我们老师有一句话给我的印象特别的深刻,他说“我对思维、思维品质的了解就是伸手不见五指,几乎认知的程度是零”。

  我们调查的结果就发现,我们老师最少在以下五个方面存在着对思维品质不认识、不理解、不了解,以及不知道怎么做,不知道如何评价等等主要问题。现在就出现了这样的矛盾——《课程标准》是我们英语教学的宪法,我们的这些英语老师是执法人,但是问题是作为执法人的老师不懂《课程标准》中“思维品质”这项法条。在这种情形下,我们怎么在教学中执法呢?

  为了破解这个难题,我们申请了全国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对我们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所有学科的思维品质、科学思维等与思维相关的要素进行综合性的研究,这个课题的名字就叫做《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研究》。

  我们研究的内容首先就是从我们老师最棘手的问题入手的,今天晚上我和老师汇报的内容是:“思维品质是什么”、“课标为什么纳入思维品质”和“课标中的思维品质是什么”这三方面略讲,“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方面我们精讲,关于评价方面我们今天晚上不讲。

  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思维品质,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思维,同时还要知道我们国际、国内对思维品质的定义。实际上到目前为止,研究思维、思维品质的门类和派别特别多,很难有一个一致的、公认的标准。

  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是林崇德教授思维品质的定义,在这里面我们老师重点要理解和了解的就是思维品质的五个方面,既它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 ,因为它与课程标准对思维品质培养特别休戚相关。

  关于这“五性”,随随便便百度一下都可以把它们的定义百度出来,今天就不用40分钟解读这个概念性的问题了,我们重点看一下英语学科对思维品质的要求是什么。《英语课程标准》里面是这样界定的:“思维品质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水平”。

  在这里面,我们可以解读成英语学科在思维品质培养方面,重点要关注林崇德所说的“五性”方面的“三性”,当然了另外两个方面不是不关注,而是重点要对这三个方面进行更多的关注和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培养。

  除此之外,我们的课程标准还这样定义:“思维品质体现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角度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于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在这儿实际上已经告诉了我们,英语学科为什么要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为了使我们老师对这个问题有更好的理解,以便于我们老师能够更深入地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我在这儿再提供另一个方面的佐证。

  我自己特别喜欢把这张图呈现给我们的老师,这张图代表的含义就是我们人类社会在生产过程中,由最一开始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现代机械化生产。实际上我们英语教学,也是和我们劳动生产是具有相同过程的。如果我们老师学一下《英语教学论》,我们不难发现,从最一开始的翻译法,中间过渡到情景教学、任务型教学等等,我们的英语教学的方式一直是在改变的,因此我们老师也应该是随着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生理学的发展,勇于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教学技能。

  这种发展从生理学的发展中也能得到佐证。人的大脑在不同的阶段,大脑的神经元是有变化的。这个变化过程,就像这个图里面展示的一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脑神经元上产生的亮点就是突触之间不断地进行刺激,不断地建立新的联系的。建立新联系的过程就是我们的学习发生、发展的过程。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在神经元的突触之间进行重复使用和强化的过程中,我们的学习就进行了重组和提升,我们的记忆和学习就发展了、提升了。学习本身的性质就是神经元就是重新建立起新联系的过程。

  既然学习的过程是神经元建立起新联系的过程,我们就应该按照神经元建立新联系的规律去教学、促进我们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这儿我想再举一个我们教学实践中的例子,我在调研过程当中,经常听我们老师说这样一句话:我那个学生可笨了,我教他100遍他都不会。对于这句话您怎么理解呢?有的时候我会这样反问一下我们的老师,这个问题您都教了100遍,学生还不会,难道是学生笨吗?另外,如果您知道神经元之间联系规律,如果您懂得改变了刺激方式,突触之间建立联系 的 速度就会改变这个道理的话,您就不会用同样的方式反复重复100遍了,也许您在第3遍 第 4遍的时候就会改变刺激策略,学生就已经记住了,他就不笨了。

  通过除了刚才所述,神经学、心理学、教育学、英语教学论等相关学科的都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我们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下为了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应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通过刚才的讨论,既然我们已经决定要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了,就涉及到我们应该如何去做这件事儿。

  第一,我们试图把《课程标准》中关于思维品质的相关元素进行一个很好的归纳和概括,这样我们就能够对于思维品质进行更好的理解,为了能使《课程标准》提到的思维品质成一个系统,更便于我们老师理解和在教学实践中执行,我们引进了思维能力三维立体模型结构,这个立体模型结构实际上是很复杂的,我们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要依托教学内容,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独创性、敏捷性等方面的思维品质进行提升,最后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综合发展。

  我们把这个模型我们《课程标准》中的“思维品质目标”做一个对比分析,通过这个对比分析我们就会发现,我们课程标准和思维能力三维立体模型的要求是有很强关联性的。我们来看一下,《课程标准》对于“思维品质培养的目标”是这样界定的:要能够辨析语言和文化的具体现象,实际上指的是教学内容,梳理概括信息建立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判断各种观点,创造性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个是三维模型中的“方法”),具备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这个是三维模型中的“思维品质”)。

  也就是说,我们课程标准已经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进行了一个很好的建构,在这个大的模型下,我们再把课程标准中出现的40多处的细节归结到三维立体模型里面,我们更能够判断出应该在我们课堂教学过程中怎么样去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通过我们的梳理,最后我们发现,思维的内容实际上还是像刚刚思维品质培养目标里面所界定的内容是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思维方法,除了作为核心素养的学习能力中所体现的方法以外,课标还具体的从思维规律和人的认知规律的角度进行了更深入的要求。

  除此之外,在思维品质培养这个方面,《课程标准》规定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提出了学生思维水平的三个层次。第二,规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至少从三种思维特征上对于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培养。

  经过对《课程标准》中思维品质内容的构建我们就不难发现,我们《课程标准》规定的太好了,它使我们的教学真正的实现了由只关注英语教学内容转换到同时关注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了。我们借助林崇德教授的一句话“核心素养中,人文底蕴落实的关键是思维教学”。实际上,通过思维教学这根头发,我们可以牵动整个英语教学的全身。

  也就是说,是思维品质把《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四方面要素都穿到了一起。我们以前经常说新的课程标准要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对于工具性我们一直不难理解,但是人文性究竟怎么去思考?通过对于思维品质进行整体构建,我们惊喜地发现了《课程标准》打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基因钥匙。通过对《课程标准》以及这两本年度报告更深度的梳理,我们可以构建出思维品质培养更细节的操作方式,我们尽量全部地把他们归结到三维立体结构模型里面,整体构建英语学科思维品质培养与提升基本的过程和基本的定律。通过这些努力,我们能够非常有抓手地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培养了。

  以前老师经常会有一种说法,说《课程标准》不怎么好看,因为它太不具体了,太抽象了,不好落实。实际上有的时候不是因为它太抽象了,是因为我们还是对它没研究到位,当我们能够把课程标准吃透,把它的内容宏观的建立起来以后,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抓手来了。

  今天时间不够,我们仅仅对课程标准进行了一个非常笼统的认识,这个不是我们谈论的重点话题,只是做了一个铺垫。在这里面,我们更要关注的是我们怎么样去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实际上培养的途径有很多,但是它的重中之重肯定是要建立思维型课堂。

  关于思维型课堂的建立,实际上我们要用科学的思维原理和方法做指导,同时我们要建立思维型的教学模式,然后我们还要有很好的思维工具。通过研究这我们发现,可视化思维工具是能够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很好工具。那么可视化工具实际上包括我们今天要讲的思维导图,但是不仅仅局限于思维导图,他还包括很多其他的工具。比如说Thinking map, Concept map, 六顶思维帽等,他们都是非常好的工具。 今天我就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重点介绍一下思维导图这个工具怎么用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介绍之前,还是简单地把构成思维型课堂的基本原理和思维型课堂教学模式这两个原理做一个蜻蜓点水式的介绍。

  首先就是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基本原理,在这我们采用了拿来主义的办法,用了现代技术重点实验室,就是山西师大胡卫平教授他们研究出来的认知的基本原理。根据这个基本原理,胡卫平教授提出了四种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在这四种课堂教学基本模式里面,我们英语学科至少可以采用第一种模式,和现在的模式稍微有一点点不一样的是我们把“自主探究”变成了“主动探究”,它的基本流程是这样的。那么这个教学模式是怎么认定为它适合我们英语教学的呢?我们主要通过了以下这几种途径:

  第一种途径,通过我的个人实践。因为我是在2018年为教育部录制了“特级教师上优课”课程,一共是5节课。我在接触到胡卫平教授的这些观点之后,我把他的观点和这五节课整个教学流程做了对比,最后产生了一个非常惊人的发现,就是他们几乎是一步不多、一步不少、严丝合缝地就和我们课堂教学一致了。这里也许有的老师会问,和你的课堂教学一致,难道他就适合思维规律吗?我再向我们老师汇报一下,因为我自己是从“八五”和“九五”开始跟着我的导师韩宏宇教授研究全国规划课题“思维训练”,后来又跟他研究了全国规划“十五”课题“右脑开发”,“十一五”一直到“十二五”一直研究全国规划课题“全脑教育”,所以我自己在设这五节课的过程之中,基本上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设计的,这是第一个方面的验证。

  第二个方面,我是教育部一师一优课的评委,在我们评审课的过程之中,我们也有很多老师精彩的案例,我们也把老师精彩的案例和胡教授的课堂教学模式做了对比分析,也是发现了非常惊人的相似。

  第三个方面,我们指导了一些实验学校做这个实验。通过实验过程再一步验证了胡卫平教授提出的第一种课堂教学模式适合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后面的讲述过程中,我还会把我的一节课和这个课堂教学模式做一个对比分析。至此,首先我们还是完成了思维型课堂教学这个基础构建工作,那么现在我们就进入到今天我要讲的一个重点话题,就是怎么样借助思维导图工具来进行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

  实际上,我们学生可以培养的方面和角度特别多,今天时间所限,我只是通过四个案例,从这四个角度,我来介绍一下,每一个角度我们尽量从哪些方面来体现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想解决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在一个教学过程很可能培养的不只是这一种或者是两种思维品质,而是同时可以体现对学生几方面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提升,在案例中为了方便,我们只是选择重点的特征进行了表述;第二,我们不能寄希望于通过一两节课的培养,我们下课以后学生的思维品质蹭蹭蹭就长了很高,实际上我们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他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过程;第三 , 在 教学 中 我们不希望老师采用今天“ 贴标签 ” 的 方式来体现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今天我们这样做,是为了使老师们更好理解而采取的权宜之计。

  首先以词汇为例,我们试图通过我们的词汇教学能够培养我们学生思维品质的灵活性,同时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我们学生在记单词的时候经常是碎片化的,经常是短时的记忆,而且还会有学生在抱怨,我单词是记了不少,但是我都不会用等问题。

  那么究竟我们怎么样借助思维导图工具去做的呢?我们给大家提供的第一个案例就是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Can you play the guitar?Section A的教学内容。在这里面我们需要掌握的内容是:要了解俱乐部的名称,同时我们要用Can这个情态动词来描述我们学生能够在俱乐部里面做什么。

  这课最大的难点就是教材中出现的各种俱乐部特别多,整个内容很散, 再加上“Can”以后,使学生觉得这节课的容量太大,不好记忆。那么我们用思维导图,首先把俱乐部的主要种类串起来了。实际上我们很多老师也经常做这步,那么如果只是把他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摆在这儿,这和我们在生词表里头看见这些种类区分不大,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去让学生学会记忆和运用。

  那么在这我们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我们把这些种类进行了合理的排序,让学生便于记忆。那么大家看一下,这是体音美三种俱乐部,然后是两种语言俱乐部,再然后是棋类俱乐部。那么当学生会读这些俱乐部以后,我们马上进行的一件事就是让学生去用,我们启发学生应用的角度就是:“请介绍一下你们学校的俱乐部的情况”。提示学生首先可以说:“In our school, we have many kinds of clubs. We have sports club. We have music club….”最后可以说一句话结尾:“I love the clubs in our school.”平时其他老师领着学生背单词的时候,如果您的大部分学生能够说出这一段小语篇,学生的收获是可想而知的。

  在这个整体构建的前提下,我们进行了第二步深入,就是以其中的一个club为例,重点解决两件事。第一件事,还是对这些Club的记忆,那我们以music club为例,music club里面,我们词汇记忆的规律可以是sing or dance,此外还可以play各种琴。与此同时,我们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和本单元用can谈论俱乐部的话题相结合,我们的学生可以续说上边的小语篇:My favorite club is music club. In the Music club, I can sing. I can dance in the music club, too…

  我们学生的认知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那接下来我们可以用language club,进行更深入的表述。同时把语法的另一个项目串进来,可以进行这样的问答:Can I speak English in the language club?我们可以画个笑脸并回答:Yes,you can.Can I speak Chinese in the English club? No,you can’t…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使我们学生的表述更加丰富了。

  一节课下来,整个教学过程是按照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这个认知过程领着学生搭建,一步一步地使他对于英语知识的掌握逐渐丰富,对于英语语言表述的能力逐渐提高,更重要的是我们初步能够做到下课的时候,学生对于英语club的记忆,不再是零散的,几乎只要是想到club,就能够把整个的内容描述出来了。这个就是思维导图助力我们词汇学习的一个侧面。

  下面再说一下语法,在语法教学中,我们试图通过思维导图这种工具来帮助我们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方面的灵活性和深刻性这个特征。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对语法掌握碎片化的问题、语法容易遗忘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有很多的学生在使用语法的时候不能够正确选择的问题。

  我们还是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这个案例是我去年在广西给老师做的一堂初三中考复习公开课的案例,当时有2000多位老师在场,我想现在也会有老师在这里,作为我们这个课例的目击人证。

  为了能够更好的复习时态,我们借助了两种工具:第一,学生的课程表,通过课程表的变化,找出英语时态及语言结构搭配的规律,并在时间轴上进行表述,这个时间轴正好是符合思维导图的桥状图。通过我们反复呈现学生们的课表,反复在时间轴上进行表述,最后学生很轻松地就构建出了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六种时态,以及英语教材上补充的两种时态,这八种时态的立体概念。

  学生再进行时态选择的时候,他们不再去盲目地去选,或者不再用一些语法的概念去选,而是生动、立体、形象的把时态放在时间轴上进行选择了。不单单如此,实际上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通过分类、综合、对比、分析、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等过程,学生已经能够推导出其它没学的时态的用法了。

  整个时态教学我们想实现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这些对比分析,使学生自己能够构建出英语时态整个立体的体系,通过这个立体体系的建立,是不是效果会比刷题更强?有的时候我们学生刷了很多的题,但是总有一些题刷不到、刷重复,而且更影响成绩提升的现象是错的题反复错。运用这种立体构建的方式,很好的杜绝了题海战术这种折磨人、事倍功半的现象。我们在思维导图助力语法方面进行了尝试,经过我们的实践证明,学生对语法的掌握程度、形式的答题效果都是非常可观的。

  下面再分享一个案例,介绍一下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尝试。在这里我们重点的是试图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在逻辑性、深刻性方面的品质,同时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对于阅读语篇内容不理解,还有一些微技能题不会答,还有就是学生背课文实在是太难了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怎么去做呢?

  在这里面我以“特级教师上优课”里面第四课时的教学为例和老师们进行分享。选择这课的主要原因是这次讲座后我们可以去“一师一优课”网站看一下这节课,课程信息就在首页的首条。同时这节课还有说课,给老师们提供的资源比较全面。

  这节课首先导入就是用思维导图呈现的,导入的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猜一下这些词和我的关系,因为我在这节课上课的过程中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我是借班上课,我自己是没有学生的。通过学生的猜测之后我会告诉学生:你们现在猜的是关于我的事实。为什么要猜这个内容,因为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阅读语篇里面,第一段讲的是大象的事实,通过大象的事实导出的是大象的重要性。因此,这个竞猜活动可以激活学生相关的知识背景。

  然后,我们让学生猜的第二个方面是我的能力,因为我们的阅读语篇中介绍了大象的能力,通过这两方面的导入,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认知方面背景知识的表增。最后让学生猜出我最喜欢的动物——熊猫和大象,因为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熊猫,这课的主题是大象,用这种方法自然地导入新课。

  在介绍之后,这个故事并没有完,我们把刚才的介绍用一段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了,之后我们让学生做的事儿,首先你要知道每一段的主题句是什么,在这里面我们一方面让学生学会这种表达的方式: The topic sentence of Paragraph 1/2/3…,同时我们也要让学生学会去寻找文章的主题句。

  这些过程结束后,我们再让学生给这篇文章起一个名字,从这儿给学生建立起来一个概念,就是给文章起名字或者是归纳文章主题的时候,可以采用的方式之一,就是要通过各个段的主题句来进行归纳。在这儿我们完成了一个问题情景的建立。

  通过这个问题情景的建立,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我当时给同学们讲课的时候我穿了一件红色的T恤,上面印了一只非常可爱的大象) We have a new friend today. It is a baby elephant. She is very lovely. But it was killed. Before she died, she wrote her story. It is in our book.在被捕杀之前,小象没有来得及给这个作文起题目,希望我们同学从以下这四个题目里面,给这篇小象的作文选一个题目。

  实际上这个选题目内容是我们教材上规定的,规定这个内容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培养学生给文章归纳主题、提炼题目这种阅读的微技能。我们同学自然而然的就会知道,要想找到题目,我们就要去找到每一段的主题句,通过这个很容易就推断出来了我们这个文章的题目。

  在这儿我也想提醒我们的老师,我们的阅读课教学经常情况下对这些技能是不培养的,老师有一个默认值,认为只要是学生读懂课文了,他们就应该去学会查找,实际上是这样吗?我们从心理学角度、思维学角度来讲,实际上我们还是应该给学生搭这个脚手架,这个脚手架搭到了,他判断的依据就有了,他答题的准确性就会提高了。

  接下来我们继续用思维导图对这篇文章的内容进行意义分析和整理,尤其是第二段,我们在讲到小象能力的时候,把它不同的能力不单单提取到这儿,而且我们通过网上课外阅读还补充了小象其它的能力。

  第三段我们是通过(不管不是思维导图)这个图表帮助学生进行了文章理解立体的构建,这里面重点讲了小象它是怎么被捕杀的,现在被捕杀到什么程度,以及我们应该怎么样去挽救小象。

  通过刚才所有内容,是学生自主参与的构建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对文章有所了解和深入理解。然后我们就让学生以小象自我介绍这个角度,进行对课文进行整体的阐述,这个过程是通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的形式完成的。

  然后,我们进行的下一步就是仍然用思维导图,对于我们这一课所学习所有的内容进行一个新的归纳和构建。

  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个如图所示迁移性的作业,既然能够描述小象了,我们是不是能够描述熊猫、能够描述老虎?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挽救熊猫和老虎的倡议书。现在我给我们老师呈现的就是我当时在授课的时候,呈现的关于这节课设计过程的流程图。大家可以看到,这个过程不就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我们思维品质培养的那些方式吗?

  我们再把这个案例归结到我们刚才所讲的思维品质培养的教学模式上,我们首先通过自我介绍,我们创设了一个问题情景,就是怎么样进行自我描述,怎么样去寻找文章的主题。然后,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How to introduce and save the elephont,。之后学生们通过主动探究的过程,不单单对这个文章进行了分析和理解,而且对描述大象的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语言的积累。之后通过交流合作的过程,实现了对于小象的自我描述。最后通过不断地总结反思,提升了对整个表达框架的认识,并在认识之后进行了合理地迁移。通过这个过程,我们进行了很好阅读理解的分析,我们进行了阅读微技能的培养。如果大家讲座后去看课的时候会发现,我们不单单培养了学生去寻找文章主题、给文章起标题这两种微技能,同时我们还培养了学生根据上下文猜词的能力。

  当然,有了这些能力做铺垫,我们的课文就变得特别的好背了。通过我们的实践发现,如果我们用思维导图把整个文章的结构呈现出来以后,学生背课文的效率会提高4倍,我们有具体的实验数据做分析。我们做了很多的实验研究,比如说平常我们一个中等的同学,通常背下来一篇课文要用一个半小时;但是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通常情况下,一个半小时之内,中等或者是中等偏上的同学能够背下来4篇课文,而且这个“背”和不用导图的“背”是不一样的。不用导图的“背”通常情况下学生是英汉对译的背,是借助汉语这个桥梁的死记硬背;当我们有了导图之后,学生实际上是在思维导图提供的语言情景中进行语言描述、语言应用,形成的是英语语感和英语思维,这是更为宝贵的收获。

  最后,再跟老师分享一下,怎么样运用思维导图在写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性和创造性。这个内容是由辽宁省教育学会的会长张达老师 提供的,是上教社教材的教学内容。

  这个教学内容本身从教材设计意图者来说,他就是给我们学生提供了一个脚手架,让学生按照思维导图提供的思路学会介绍自己喜欢的人。教材中主要是想让我们学生说出他最喜欢马克吐温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人。教材说利用思维导图提供了很好的思维框架:你要写这个人是谁、背景是什么、有什么样的个性特点,然后你再对这个人做两种评价:

  第一,你喜欢的原因。

  第二,你从他身上学到什么。

  这个设计是非常好的“经”,但是怎么念才能更好?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对课文只是讲解一些语言点,我想学生做这个功课是非常难的。我们有很多很优秀的老师,在让学生写作之前,通过课文教学就已经做了很好的铺垫。

  比如说他会把整个文章进行很好的逻辑分析、逻辑构建:从最一开始姑姑给汤姆布置任务,到他不愿意完成这个任务,再到他想了计策怎么样让别人去替他完成任务,然后到其他的孩子怎么上了他的勾,甚至到他不单单是得到了很多的礼物,而且他这个工作已经被别的孩子给做了,最后到姑姑怎么对他进行表扬并且奖励的,把这个情景进行了梳理,这是我们一类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框架,有便于学生的思考。

  另外一位老师做的更棒,他不单单是把故事的流程呈现出来了,而且他重点是把其中的人做了标注,因为你最喜欢谁实际上你一开始也不知道,前提故事里有谁要知道,然后才能够判断出来最喜欢的是谁。不单单如此,经验丰富的老师还会在每一个环节中对汤姆的心路历程也做很好的标识,这样,学生在选择所喜欢人的时候他就非常有据可依了。

  通过这个构建,学生不单单是学会了描述这个故事里的人,同时他又学会了描述其他喜欢的人,这个就是在教学中不单单使学生学会了知识,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借助思维导图工具进行构建的。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就实现了当初在写作过程中进行思维品质培养的宿愿。

  通过刚才跟我们老师的分享,我们紧锣密鼓的完成了我主题的汇报。

  在这儿我想继续跟老师分享一点,再回到课程标准为什么纳入思维品质这个话题上来说,有一本书对我的影响特别大,它就是《学习 的 革命》。 我想,通过思维品质纳入到课程标准,我们英语的教学也即将产生一种新的革命,这种革命的实质是我们的教学不单单是关注知识,更多的是要引领学生进行思维品质、进行核心素养的发展。

  当然,我们现在做的是杯水车薪的,只是给老师做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今后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深入研究的方面还很多:比如我个人受上海徐继田教授影响而产生的深入研究主题有:其他方面的课程目标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怎么样结合;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思维工具针对不同课型、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程度等方面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对教学情境进行组合,;怎么样不单单是运用图,而且是图文结合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思维;怎么样设计多模态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这些都是期待着我们今后继续去深入的理解和挖掘的。

  在我们结束之前,我想跟老师说,通过我们前期的研究,您对思维品质的认识应该已经不再是“伸手不见五指”了,希望你把手攥起拳头和我们握在一起,今后我们一起研究、进步,一起为落实英语的核心素养更好地服务。

  感谢今天所有的领导、专家、老师的聆听与点评,希望得到大家更多的指导,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张丹老师的分享,整场讲座让我们在初中英语突破教学新方法、合理制定教学规划、英语词汇魅力教学、落实英语核心素养以及创新英语思维、构建思维新课堂等方面受益匪浅,欢迎三位老师以后常来我们大讲堂作客。

  我们今天的讲座内容就到此结束,再一次感谢三位老师为我们带来的精彩分享,我们下一次再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推荐内容